学会工作系统

首页 > 典型案例 > 正文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回顾历史 再创新篇

时间: 71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是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的地方学会组织,其前身系中国化学会汉囗分会,成立于1936年,至今巳有八十余年历史。八十载春秋,几代化学人的坚守,学会始终立足于国家发展大计,以促进国家化学化工事业发展为己任,在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会成立初期,会员们克服战争困难,积极开展学术活动,1948年10月,与中国物理学会武汉分会、中国科学社武汉分社、中国植物学会武汉分会、中国自然科学社武汉分社以及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等6个学术团体联合在武汉大学理学院召开年会,公推查谦为主席,进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建国之初,学会不断完善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并结合时代要求和新中国化学事业发展,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和普及化学研究进展知识。“文革”后,学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经省科协批准,学会于1979年6月恢复,挂靠省石油化工局,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同期,成立了农药、化肥、物理化学、石油化工、有机合成、高分子、橡胶加工、无机化学、化学工程、分析化学及化学教育等11个专业组。经过前六届理事会的不懈努力,学会组织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在这一阶段,学会的组织机构框架基本形成。到九十年代,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分会遍及湖北省各地市,会员达到3011人。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学会得到了新发展。学会围绕新世纪经济发展新特点,调整组织结构,增设环境化学化工等多个专业委员会;拓展学会新职能,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化学奥赛工作再创新高,在国内外屡屡获奖。

2009年至今是学会工作的新时期,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党和政府对学会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创新发展学会工作开阔了思路,创造了新机遇。


1.  坚持以学术交流为本,促进化学化工产业科技进步

学会始终秉承“学术为本”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大胆探索,用于创新,努力打造学会活动精品,不断增强学会工作的凝聚力。

一是针对化学化工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精选主题,开展学会学术年会。除此之外,学会在学术活动形式上不断创新,开创性地提出了“中部四省(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化学化工学会联合办会,与中部四省政府间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相呼应。

二是依托各专业委员会和团体会员单位,广泛开展学术交流。2015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和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了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梁文平,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国雄,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国家自然基金委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等人出席开幕式。来自海内外的分析化学领域的院士和专家学者共200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环境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截止到2018年底,共提交论文700余篇,参会人员900多人次。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近十年年间共举办19次学术会议,共2000余人参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已成功举办了第14-22届学术年会,每届参会代表都超过200人,其中在中南民族大学召开的第16届年会人数更是超过300人,学术报告水平以及文章发表数量均在逐年提高。色谱专业委员会“按单数年会参加全国色谱年会、双数年份参加省色谱年会”的原则,举办湖北省色谱交流会,每年人数超过200人。另外,催化、有机石油化工、农药、教育、无机化学、化学矿山、化肥、再生资源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装备、药物化学化工、化学生物等众多专业委员会内也是学术氛围浓厚,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

三是创建了大学生化学与化工学术成果交流与展示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主要依靠“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湖北省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和“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其中,“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启动于2008年,自开办以来,每年都有200-300名大学生及其创新成果参会,获奖项目逐年增加; “湖北省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是为了贯彻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该项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每届都有来自全省40多所高校近200余人参加比赛。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化学化工科技上水平。开展国际交流是学会扩大开放、开阔视野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学会联合专业委员会和团体会员单位共同承办国际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承办了“第五届国际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400多名代表参会;同年,学会再生资源专业委员会和武汉大学等共同承办了“中国第二届国际和海峡两岸甲壳素研讨会暨第七届甲壳素科学技术会议”。2011年,学会和武汉工程大学共同承办“第六届中日研讨会”。2012年10月15-17日,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国际华人生物物理化学研讨会”。2013年6月2-5日,学会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举办了“第六届中欧增强聚合物材料加工和性质学术研讨会”。 2016年,中南民族大学和催化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了第16届国际催化大会环境催化卫星会议和海峡两岸催化会议。此外,物理化学、精细化工、谱学等专业委员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

五是创办湖北省化学化工青年科学家论坛,为化学化工及生物化学、生物化工等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该论坛由由学会主办、《化学与生物工程》编辑部承办。自2015年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邀请到一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及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到会作报告,为优秀青年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学术成果的舞台,取得了较大的反响。

2.  开拓活动领域,增强服务功能

为适应改革发展的形势,探索学会自立、自强、自我发展的路子,学会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在坚持学术为主体的同时,按照湖北省科协学会改革发展工作思路的要求,积极拓展活动领域,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和有益的尝试。

一是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意见。石油化工属于高危行业,特别是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工艺,且自动控制水平落后,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受湖北省安监局委托,学会组织人员分两组对我省合成氨、氯碱、农药等高危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派人到相关省份去考察学习。两次召开相关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形成了合成氨等行业危险工艺自动化控制调查报告,得到省安监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正是由于学会的这一系列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才促成了省危险工艺自动化控制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出台。2012年,受湖北省经信委委托,学会组织有关会员对全省化肥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淘汰落后化肥产能的建议,得到了省经信委领导的采纳;同年底,受武汉市化学工业区管委会的邀请,学会就化工新区设立研究院这一项目进行了调研,召开了两次座谈会,并派人到东莞考察,就研究院的组织机构、职能定位、运行机制等建设方案提出了初步意见。

二是参与编制行业发展规划,服务政府部门决策。2010年,学会依托团体会员单位——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完成了《云梦县盐化工发展规划》;2011年,受湖北省安监局委员,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历时半年的调查、研讨,完成了《湖北省化工行业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年,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完成了《宜昌市磷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编制;2015年,完成湖北省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调研项目6项,完成《湖北省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

三是开展科技攻关,解决科学研究和行业发展中的难题。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长期从事环境材料和天然高分子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其团队研究成果“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构建及其构效关系”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长江大学完成的“化学固壁与保护储层的钻井液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会许多理事、会员也都在各自的单位和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3.  开展科普工作,传播化学科技知识,服务大众

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是学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谈化色变”的情况下,让社会公众了解化学、认识化学化工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学会发挥自身优势,联系工作实际,动员和组织广大会员,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化学化工知识。

一是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普日活动。2012年,学会针对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参加了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活动,向武汉市民讲解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控制方面的知识;2013年,湖北省“全国科普日”在团体会员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举办,主题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湖北”,学会副理事长——杨光富教授应邀在开幕式上做了题为“农药与人类社会”的科普报告,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

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化学与化工教育、培训活动。谱学专业委员会,协助华中科技大学测试中心举办“全国高校测试中心计量认证内审员培训班”培训人员300多人;化工装备专业委员会承办了湖北省压力容器设计人员培训考核班以及D级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员培训考核班。学会近些年,受政府相关部门的委托,参与省市政府部门、企业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职业技能等培训工作,在为政府服务的同时,也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力。

三是精心组织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化学奥赛是一项发掘中学生潜力、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学生素质的课外活动。我省的化学奥赛本着自愿性、课余性、公平性的原则,多年来一直以健康、规范、严谨、高效而得到各界认可。目前,它凭借着“组织机构健全”、“操作程序规范”、“竞赛成绩显著”等,已发展成为学会的品牌活动。我会自2006年以来,在全国初赛(省级赛区竞赛)中,我省选手共获得全国初赛一等奖439人次,二等奖1680人次,三等奖1251人次;在全国决赛暨冬令营活动中,我省选手共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金牌)55人次,二等奖(银牌)29人次,三等奖(铜牌)1人次。

四是组织评选“湖北省中学化学奖”。“湖北省中学化学奖”是由学会设立的一个面向湖北中学化学界的奖励项目。其目的是激励在化学学习中刻苦勤奋、锐意进取的中学生和爱岗敬业、成绩卓越的中学化学教师。该活动从2005年开始,一年一度。近10年来,经过严格、公正的评比,共有113人次获此殊荣,其中中学化学教师60人次,中学生53人次。

 4.  坚持办刊方针,提高期刊水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杂志是学会的学术期刊,每年刊发稿件200余篇左右,其中各类基金文章占发表文章总数的60%以上。该期刊被评为“湖北省第七届优秀期刊”、“第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二等奖”、“第八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湖北省科技创新源泉工程优秀期刊”。

 近年来,学会不断发展壮大,组织结构日趋健全,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学会运行更加有序。在这一时期,创新和发展成为主旋律,学会的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学会在加强跨区域学术交流、中学化学奥赛、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创新工作,成绩显著,得到了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学会和省科协领导的一致好评,屡次被中国化学会评为“优秀地方学会”,谱写了学会工作的新篇章!

 八十年春秋,弹指一挥间。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的今天,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留下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足迹,也得益于省科协、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的领导及挂靠单位的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们将弘扬学会的光荣传统,团结带领广大化学科技工作者,不断开拓进取,为促进我国化学化工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再创学会工作新篇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